
商品简介
总政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舞剧《铁道游击队》,取材自革命战争题材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省一带的抗日武装部队传奇般英勇的事迹,曾在新中国广大读者和观众中广为流传。
《铁道游击队》文学原著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并且符合舞剧艺术的创作要求: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中国古典传奇小说与戏剧人物的风格特征,个性鲜明、轮廓清晰、情感丰沛,显示出大悲大喜的英雄气概,是舞剧创作难得的英雄群像素材。在此次创作中,这些曾经在文学原著中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将通过舞蹈的塑造更加直观且更具特色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力求在舞台上呈现既壮怀激烈、又委婉多情;既扣人心弦、又风趣幽默;既有波澜壮阔的宏大气魄,又有曲折多变的轻巧机智的欣赏效果。
作为革命战争题材,“铁道游击队”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战争场景氛围。这些因素在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从而使整个舞剧形象既具有鲜明的军队艺术特色,又有着惊心动魄的舞台果,达到了深刻思想内容、强烈艺术风格与充分娱乐观赏性的高度统一。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在山东地区,是中国民间歌舞艺术浩瀚海洋之所在。不仅脍炙人口的民歌曲调可为舞剧音乐提供感人至深的人物主题和强烈的地域抒情风格,山东地区的“鼓子”“胶州”和“海阳”三大秧歌,更为刻画舞剧人物、塑造舞蹈形象提供了丰富的动作素材,从而为舞剧创作积累了强大的民族底蕴。此舞剧的音乐邀请了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亲自主笔,青年作曲家赵麟参加创作。
红色经典舞剧《铁道游击队》,将在舞台上呈现出激烈的战斗场景、紧张的“飞车”过程、红火的民俗生活画面、恬静的乡村田园风情、宽阔的微山湖景,以及壮怀激烈的抗战全景群像。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服装等各钟因素,统一于现代的舞台创作思想,将经典的红色题材与现代的舞美设计观念、以及最流行、最具观赏性的舞台装置和舞蹈技巧相结合。开辟宽阔的艺术空间,为广大观众呈献高质量的舞剧艺术精品。
艺术总监:彭丽媛
总 策 划:王玉祥、赵季平
策 划:李 社、赵大鸣、杨笑阳
音乐总监、作曲:赵季平
舞台文学剧本:赵大鸣
总 编 导:杨笑阳
作 曲:赵 麟
服装艺术指导:顾 林
执行编导:金美花
双人舞指导:山翀
舞美总设计:沈庆平
灯光总设计:杨卫东
服装总设计:姜小明
造型总设计:莽珊珊
音响总设计:李来红
排练统筹:李志强
排 练 组:夏小虎、邱辉、 臧莉、谷亮亮、刘辉、唐黎维、柴明明
行政总监:王锋安
排演总监:李福祥
宣传总监:杨鹤城
演出总监:王照成
舞台总监:朱 敏
舞美总监:段京飞
舞台监督:李志强
后勤管理:李战备、朱玉仓
演出协调:法俊、章梅、陈观旭
宣传协调:周矛、房永兴、贺亮
前台主任:夏小虎
后台主任:梁虹
美 术:张晓彪
灯光设计:杨晓伟、熊鹰
灯 光:周新阳、秦良亭
音 响:刘顺
编 曲:杨一博
配 器:蔡东真
音乐编辑:宿永良
MIDI制作:许明
录 音:陈 庆 李洁慧
剧照拍摄:俞根泉
人物摄影:王天一
造型化妆:侯丽、高雁、宋怡、顺利、王冬、大阳、大海、高群、张顺利、刘蕊
装 置:葛双起、杜艳涛
服装管理:邱文波、姚强、冯啸、赵鹏、熊洋、曲睿、刘珊珊
道具管理:马骏、蓝天诚、耿剑、梁虹、信凤苓
字 幕:侯玉斌
舞美制作监制:张安民、王振发
舞美制作:北京兰睿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三福汇友文化公司
(根据知侠同名小说及八路军鲁南军分区“铁道游击队”部分真实人物史料创作改编)
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鲁南地区穷苦百姓为生计所迫,常有人出没在临城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把日军抢掠的煤炭、粮食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
一日,枣庄少年小坡又跟随父亲趁着黑夜扒上火车。不料,被事先埋伏的日军包围……
第一幕
刘洪和王强从山区抗日根据地回到家乡枣庄,以开炭厂为掩护,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当地劳动妇女芳林嫂与刘洪相互爱慕。在艰苦的岁月里,二人更是心心相映。
日本宪兵追捕小坡来到炭厂,王强与鬼子巧妙周旋,敌人空手而归。刘洪带领兄弟们潜入日军特务机构“正泰国际洋行”。愤怒的枪声在日寇巢穴响起,回荡在临枣铁路线上。
第二幕
“打洋行”初战告捷,少年英雄小坡与青梅竹马的梅妮一同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山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派来李正担任政委,与大队长刘洪正式组建鲁南军分区“铁道游击队”。
为了配合主力部队反“扫荡”,铁道游击队决定“打票车”。他们又一次在铁道线上摆开了英勇杀敌的好战场。
第三幕
微山湖畔,乡亲们热情迎接胜利归来的铁道游击队战士们。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举起缴获的钢枪,向父老乡亲们发出誓言,一定要打败日本侵略者。
在共同抗战的岁月里,刘洪与芳林嫂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第四幕
日军大批部队包围微山岛,残酷屠杀乡亲们,要消灭铁道游击队。为了救群众于危难,铁道游击队浴血奋战,许多游击队员与敌人殊死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战斗中,小坡和梅妮被敌人包围。他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与鬼子同归于尽。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两个年轻的生命用鲜血浇开了最壮丽的爱情之花。
尾声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牺牲换来了最后的胜利。芳林嫂和刘洪举起酒碗,向着天地间祭奠逝去的英灵。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业绩世代传诵,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筑起了不朽的丰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成立于一九五三年,是一个设有创作室、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队、电视艺术中心,并拥有一座国内最好条件之一的剧院——中国剧院的大型歌舞艺术团体。
五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在反映人民军队现实生活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以军事题材为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音乐舞蹈节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政歌舞团拥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人才。多年来,经常深入军营、哨所、海防、边疆、前线,足迹遍及全国,一面为部队为人民演出,一面向部队和人民学习汲取营养,受到广大观众和部队指战员的热烈欢迎。涌现出一大批在军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先后在国际和全国、全军音乐和舞蹈比赛中,多次荣获金牌、夺得大奖,受到国家文化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表彰。
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总政歌舞团多次圆满完成重要的国事和外事演出任务,先后赴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一、周末音乐会
二、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三、台湖星期音乐会